摘要:Hello,大家好。我是风影。上回复盘了我在“东方生物”上亏损的投资案例。在这只股票上,我主要犯了“信内幕”的问题。(往期的失败案例,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回顾:《投资失败案例之「东方生物」》)今天要说的失败案例,要稍微复杂一些。我们先请出主角—...
Hello,大家好。
我是风影。
上回复盘了我在“东方生物”上亏损的投资案例。在这只股票上,我主要犯了“信内幕”的问题。
(往期的失败案例,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回顾:《投资失败案例之「东方生物」》)
今天要说的失败案例,要稍微复杂一些。
我们先请出主角——上海机场。
P.S:本篇文章较长,全文约3400字,预计阅读时间8-10分钟。你可以找一段相对空闲的时间,静下心来阅读。
上海机场是我在2020年,略作观察的一只股票。因此,想要对其进行复盘,就不得不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投资的背景。
2020年,上市公司“上海机场”仅包含浦东机场业务(虹桥机场拟并入上市公司,但截止目前公司仅发布了并购修订草案)。与国内其它机场不同的是,浦东机场有相当一部分收入,来自于非航收入(主要是免税收入),这部分的收入成长性相当好。
其中的缘由是,免税收入主要由出入境旅客贡献(据我所知,目前除海南以外,国内其它机场都只有国际旅客可以出入免税店)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,上海作为一线核心城市,商业活动和人流量,会随着出入境旅客流量增长,而越来越大。因此,机场非航收入也会越来越高。
因此,“上海机场”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个以交通枢纽为据点的大型超市,而且超市的顾客都是高消费人群。(有能力出入境的旅客,消费能力肯定是超过平均水平的)这个逻辑,至少在当时来看,是没啥问题的。
但半路杀出个程咬金......哦不,是疫情。
由于国内外疫情爆发,国际旅客数量大幅下滑。相比疫情爆发前,国际旅客吞吐量下滑数超过了95%。
(2020年8月,上海机场的一份运输生产情况简报)
没有了国际旅客,上海机场就失去了重要的免税收入。因此,疫情爆发后,业绩理所当然的快速恶化。
按理说,出现这种重大的经营情况恶化,公司股价应该会大跌。但事实上,自2020年3月国外疫情爆发后,上海机场的股价并未出现大跌,反而全年缓步攀升。
这是咋回事呢?
其背后的原因,我个人觉得,是来自于“上海机场”和“中国中免”的一份协议。(以下简称“上机”和“中免”)
按照协议,旅客在浦东机场购买免税品,所得收入是由“上机”和“中免”分成的。
具体的分成规则较为复杂,但大体可以理解为一份对赌协议:
简单的说,对于上机来说,这份协议是:
下有保底,上不封顶。
因此,即便是国外疫情爆发,国际旅客大幅下滑。由于协议的存在,上机依然能拿到保底的收入,对业绩的影响十分有限。这或许就是整个2020年,上机股价并未下跌,反而跟随大盘上涨的缘故。
我也是在这一时期,建仓上海机场的。
然而这一切,在2021年初,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
2021年1月底,“上机”公开宣布,与“中免”重新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。(以下简称“新协议”)
新协议,相比老协议,有一个最大的不同:
上机不再享有保底收入。
上机和中免,毕竟都是国企,在免税店的经营上也属于兄弟单位。面对疫情,一个有保底收入吃穿不愁,另一个却要承担经营风险,在疫情的寒风中瑟瑟发抖,这显然是不太合适的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上机退让一步,与中免共患难,也就成为了理所应当的事儿。
但对于上机投资者来说,这显然是实打实的利空。
毕竟,资本市场没有眼泪,只有真金白银。上机不再享有保底收入,就意味着盈利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。未来的盈利,完全取决于疫情何时恢复,甚至疫情缓解之后,对于国际旅客来说是否有“后遗症”(因为担心疫情,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非必需出行的旅客可能也会暂时观望)——而这都是当下的投资者,很难预测的。
公告发出后,上机的股价便出现断崖式下跌。
在75元/股左右,连续吃了两个跌停,之后的半年多又继续下跌了近40%,直至同年8月跌至36元/股左右才止跌。
那么,我是在何时卖出的呢?
答案是,在2021年6月底才离场。
因此,在上机这笔投资上,我实际的买入均价约是70元左右,卖出均价约是50元左右,总亏损幅度接近30%。
由于中间做过两次小波段(凭运气瞎做的),因此券商记录的卖出均价,与实际卖出均价差距较大,不看也罢。
整笔投资,我的复盘如下:
1)处置不果断,无法克服止损障碍,导致亏损额不断扩大。
这是我在“上机”上最大的教训。在“新协议”发布当天,实际上我已经认识到是对上机重大的利空。但随之而来的跌停,让我总是认为市场会杀跌过度,并寄希望于在之后的反弹中卖出,少一些亏损。
然而事实是,在连续跌停之后,上机并未出现像样的反弹,一直连续阴跌了半年多才止住。直到6月底,我的耐心终于到了极限,这才调仓换股。
确定投资逻辑破坏后,在亏损状态下立即止损,对于心理的考验是巨大的。我在这个问题上,犯过很多次错误。(直到现在,依然还存在这个问题)
这也是我在未来的投资生涯中,需要重点克服的困难。
2)安全边际过小,导致亏损幅度较大
在建仓上海机场的时候,我并未给予太大的安全边际。首次买入时,上机的市值约为1300亿。若以2019年的净利润为基数(疫情前),对应市盈率为26倍。而过去上机的利润增速约为15%-20%。
因此,我的投资成功,实际上建立在:
上机的基本面不会发生巨大的恶化,估值需仍然保持在25倍甚至更高的标准之上。
疫情的影响不会太久,预期2023年内基本消除影响。
疫情影响消除后,国际旅客免税消费量不仅要恢复到之前的水平,还要弥补损失年份的增长。
在以上条件都达成的情况下,这笔投资才能获得15%-20%左右的年化收益率。现在回过头看,这些条件同时满足的概率并不大,安全边际显然是不足的。“新协议”的签订,更是雪上加霜。
自此之后,我对安全边际的重视程度加大了不少。
目前我在开仓时,不仅会考虑可能出现的最悲观的情况,更是把开仓时所对应的预期收益阈值,提高到了年化25%的标准。
由于当前(2022年2月18日)距离我卖出“上机”仍不足一年,回溯股价的变化意义不大。因此,简单聊聊我对当前“上机”的一些想法。
根据目前我所接触到的信息,以及我个人的一些判断。我觉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疫情都会对国际航运产生较大影响,客流量恢复的不确定性较大。
从相关的报道和数据来看,不少国家对于疫情的管控十分松散,甚至采取放任的态度,导致新增病例不断上升。浦东机场作为国内最大的空港之一,无论是站在国家还是个人的安全考虑,都很难想象其会对相关国家放开管制。
截止2022年1月,单月国际旅客吞吐量约为6.85万人次。相较于2019年1月(疫情前)的267万人次,仍不足其零头。
中性考虑,2024年能够恢复到疫情前状态,即对应净利润约为5亿元左右。取25倍合理市盈率,毛估估对应市值1250亿。
若以25%年化收益率作为开仓标准,则对应当前建仓价格约为2024年预估市值的一半,即625亿。或对应股价,32.4元/股。
因此,当前的价格(56元/股左右)对我来说并不具有吸引力。除非相关信息有所更新和变化,导致上机未来的确定性或盈利能力有所增强。
当然,如此严苛的标准可能会错过可能出现的机会。但换个角度来看,无论任何策略,都一定会错过某些投资机会。重要的是,我们是否使用了适合自己的策略,能赚到绝对收益,并坚持下去。至于别人使用了其它策略也赚了钱,我们祝福他们,恭喜他们便是~
至此,我在过去4年里所有重大的投资失败案例,就都一一展现出来了。因此,我的【投资失败案例】系列,也要暂告一个段落了。
当然从广义上来看,我从投资上吸取的教训,远不止来自于这几只股票。比如,在某些股票上我按照错误的方法买入,结果却赚了钱。事后来看是侥幸所得,这也算是吸取到了教训。(如2019年的“恩华药业”)
但一来,这样的案例没有太大的说服力。(既然是赚了钱,很难100%说是逻辑完全错误的)二来,赚钱的案例,却说成是“投资失败案例”,在读者朋友们看来,未免有“凡尔赛”之疑,因此这些案例不提也罢。
另外还有一些投资,已经减去了大部分仓位,预计大概率也是亏损的。但毕竟还未完全了结,因此等待完全清仓之后,再来复盘也不迟。
还是那句话,以上所有内容,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和意见,切勿以此作为投资决策,也千万不要误以为是本人故意抹黑相关标的。
我个人的投资失败案例,仅仅代表由于我个人的能力原因,导致自己在某只股票上产生了亏损,完全不代表该股是不值得投资的,或者相关公司的经营是有问题的,切记切记。
最后,感谢读者朋友们的阅读与支持,也希望我的一些失败案例,能给大家一些启迪,让诸位在投资之路上,少走弯路,少亏钱。
(往期的失败案例,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回顾:《投资失败案例之「东方生物」)
那么,这个系列就到这里喽。
我是风影。
关注我,投资路上不踩坑。